东北一枝花 -张哈哈
0:00 / 0:00 (朗诵:琼花)
12
播放列表
   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
  • 0.25x
  • 0.5x
  • 0.75x
  • 1.0x
  • 1.25x
  • 1.5x
  • 2.0x
  • 列表循环
  • 随机播放
  • 单曲循环
  • 单曲播放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孔子观欹器

荀子 荀子〔先秦〕

 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,有欹器焉,孔子问于守庙者曰:“此为何器?”

  守庙者曰:“此盖为宥坐之器,”

  孔子曰:“吾闻宥坐之器者,虚则欹,中则正,满则覆。”

  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注水焉。”弟子挹水而注之。中而正,满而覆,虚而欹。”

  孔子喟然而叹曰:“吁!恶有满而不覆者哉!”

译文及注释

译文
  孔子在鲁桓公的庙里参观,看到那里有一只倾斜的器皿。孔子问守庙人:“这是什么器皿?”

  守庙人说:“这大概是君主放在座位右边来警戒自己的器皿。”

  孔子说:“我听说这种器皿,空着时就倾斜,倒入一半水时就会端正,注满水后就会翻倒。”

  孔子回头对弟子说:“注水吧!”弟子舀了水往里面倒,注入一半时就端正了,注满后就翻倒了,空了就又恢复倾斜了。

  孔子喟然长叹说:“唉!哪有满了不翻倒的呢?”

注释
欹器:古代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。水少则倾,中则正,满则覆。寓意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在春秋战国时期被鲁国

展开阅读全文 ∨

简析

  这篇文章通过孔子在鲁桓公庙观察欹器的故事,传达出深刻的哲理。孔子询问守庙者关于欹器的用途,得知其为“宥坐之器”,即座右铭式的器物,用以警示人们;而后进一步解释,此器空时倾斜,水适中时端正,水满则倾覆,以此比喻为人处世之道:谦虚则稳,适中则正,自满则败。通过实际操作验证,孔子弟子注水于器,验证了这一道理;最后,孔子感慨道“满则覆”,警示人们应戒骄戒满,保持谦逊。全文以物喻理,寓意深远,揭示出谦虚谨慎、戒骄戒躁的处世哲学。

荀子

荀子

荀子(约公元前313年—公元前238年),名况,字卿(一说时人相尊而号为卿),战国末期赵国人 ,两汉时因避汉宣帝询名讳称“孙卿”,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,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。荀子曾三次担任齐国稷下学宫的祭酒,两度出任楚兰陵令。晚年蛰居兰陵县著书立说,收徒授业,终老于斯,被称为“后圣”。荀子批判地接受并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正统的思想和理论,主张“礼法并施”;提出“制天命而用之”的人定胜天的思想;反对鬼神迷信;提出性恶论,重视习俗和教育对人的影响,并强调学以致用;思想集中反映在《荀子》一书中。荀子总结百家争鸣的理论成果和自己的学术思想,创立了先秦时期完备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,他的思想在以后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发展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着影响。 11篇诗文  303条名句

猜您喜欢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晋文公欲伐卫

《列子·说符》〔先秦〕

  晋文公出,适欲伐卫。锄仰天而笑。公日:“奚笑?”曰:“臣笑邻之人有送其妻适私家者,道见桑妇,悦而与言。然顾视其妻,亦有招之者矣。臣窃笑此也。”公悟其言,乃止,引师而反。未至都,而秦伐其北鄙矣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精卫填海

《山海经·北山经》〔先秦〕

  炎帝之少女,名曰女娃。女娃游于东海,溺而不返,故为精卫,常衔西山之木石,以堙于东海。
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

涸辙之鲋

庄周 庄周〔先秦〕

  庄周家贫,故往贷粟于监河侯。监河侯曰:“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?”庄周忿然作色,曰“周昨来,有中道而呼者,周顾视车辙,中有鲋鱼焉。周问之曰:‘鲋鱼来,子何为者邪?’对曰:‘我东海之波臣也。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周曰:‘诺,我且南游吴、越之王,激西江之水而迎子,可乎?’鲋鱼忿然作色曰:‘吾失吾常与,我无所处。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。君乃言此,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!’”
2025 333诗词古文网 | 诗文 | 名句 | 作者 | 古籍 | 纠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