卫人迎新妇
《战国策》〔先秦〕
卫人迎新妇,妇上车,问:“骖骖,谁骖也?”御曰:“借之。”新妇谓仆曰:“拊骖,无笞服。”车至门,扶,教送母:“灭下,将失火。”入室见臼,曰:“徙之牖下,妨往来者。”主人笑之。此三言者,皆要言也,然而不免为笑者,蚤晚之时失也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卫国有个人迎娶新妇。新娘子上车就问道:“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?”车夫说:“借的。”新娘子就对车夫说:“安抚两边的马,不要用鞭打来驾驭它们。”车子到了夫家门口,新娘子刚被扶下车,就嘱咐伴娘说:“快去灭掉灶膛里的火,小心火灾。”她走进屋里,看见地上有块石臼,就说:“快把它搬到窗外去,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。”夫家的人听了,都禁不住笑她。这三句话本来都是很要紧的话,但却被人耻笑,是因为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。
注释
骖马: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。
御:驾驭车马的人。
拊(fǔ):古同“抚”,安抚,抚慰。
笞服(chī fú):指
简析
这则故事简要说明了智慧与时机的重要性。新妇上车即展现管理才能,却因不合时宜的言行被笑。她提醒善待借来的骖马、预防火灾、挪动臼以便通行,皆是明智之举,却因在迎新这一喜庆时刻提出,显得不合时宜,故被主人笑话。此文告诫我们,好言也需适时,智慧须与时机相配合,话不择时的根本原因是个性中的逞能、虚荣和对人情的无知造成的。
晏子辞女
《晏子春秋》〔先秦〕
景公有爱女,请嫁于晏子,公乃往燕晏子之家,饮酒,酣,公见其妻曰:“此子之内子耶?”
晏子对曰:“然,是也。”
公曰:“嘻!亦老且恶矣。寡人有女少且姣,请以满夫子之宫。”
晏子违席而对曰:“乃此则老且恶,婴与之居故矣,故及其少且姣也。且人固以壮讬乎老,姣讬乎恶,彼尝讬,而婴受之矣。君虽有赐,可以使婴倍其讬乎?”再拜而辞。
自相矛盾
韩非〔先秦〕
楚人有鬻盾与矛者,誉之曰:“吾盾之坚,物莫能陷也。”又誉其矛曰:“吾矛之利,于物无不陷也。”或曰:“以子之矛陷子之盾,何如?”其人弗能应也。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,不可同世而立。
颜渊问仁
孔子及其弟子〔先秦〕
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。”颜渊曰:“请问其目。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颜渊曰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