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春二首·其二
韩愈〔唐代〕
谁收春色将归去,慢绿妖红半不存。
榆荚只能随柳絮,等闲撩乱走空园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是谁将要把这春景收回去,红红绿绿的花草已是半开放半凋谢了。
一阵风过,树梢的榆荚只能随着那柳絮在空中到处飘荡游走。
注释
慢绿妖红:指红红绿绿绝丽的花草。
榆荚:也叫榆钱儿,是榆树的种子,因为它酷似古代串起来的麻钱儿,故名榆钱儿。
柳絮:即柳树的种子,上面有白色绒毛,随风飞散如飘絮,所以称柳絮。
等闲:寻常,随便。
走:疾趋曰走。此处是说被风吹跑。
简析
《晚春二首·其二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此诗通过对晚春景象的描绘,表达了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与不舍。前两句描绘了晚春时节,红红绿绿的花草已经半凋谢的景象;后两句进一步写榆荚和柳絮随风飘荡,在空荡荡的园子中到处游走,为画面增添了动感。
韩愈
韩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州)人,一说怀州修武(今河南修武)人 ,自称“郡望昌黎(今辽宁义县)” ,世称“韩昌黎”“昌黎先生”。中国唐朝中期官员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秘书郎韩仲卿之子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,从平“淮西之乱”。直言谏迎佛骨,贬为潮州刺史。宦海沉浮,累迁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为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郡伯,并从祀孔庙。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并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倡导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写作理论,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 444篇诗文 1755条名句
送綦毋潜落第还乡
王维〔唐代〕
圣代无隐者,英灵尽来归。
遂令东山客,不得顾采薇。
既至金门远,孰云吾道非。(金门 一作:君门)
江淮度寒食,京洛缝春衣。
置酒长安道,同心与我违。(长安道 一作:临长道)
行当浮桂棹,未几拂荆扉。
远树带行客,孤村当落晖。(孤村 一作:孤城)
吾谋适不用,勿谓知音稀。
古怨别
孟郊〔唐代〕
飒飒秋风生,愁人怨离别。
含情两相向,欲语气先咽。
心曲千万端,悲来却难说。
别后唯所思,天涯共明月。
望庐山瀑布二首
李白〔唐代〕
西登香炉峰,南见瀑布水。
挂流三百丈,喷壑数十里。
欻如飞电来,隐若白虹起。
初惊河汉落,半洒云天里。
仰观势转雄,壮哉造化功。
海风吹不断,江月照还空。
空中乱潈射,左右洗青壁。
飞珠散轻霞,流沫沸穹石。
而我乐名山,对之心益闲。
无论漱琼液,还得洗尘颜。
且谐宿所好,永愿辞人间。
日照香炉生紫烟,遥看瀑布挂前川。
飞流直下三千尺,疑是银河落九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