霜天晓角·早秋放鹤洲池上作
朱彝尊〔清代〕
青桐垂乳,容易凝珠露。一缕金风飘落,添几点、豆花雨。
帘户剪灯语,草虫飞不去。坐爱水亭香气,是藕叶、最多处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梧桐树上叶叶垂下,而点点珠露就凝结于叶上。一缕细细的秋风飘然而来,梧桐叶上的珠露便纷纷洒落,那样的情景,就像是下了几点豆花雨一般。
窗前帘畔,剪灯夜语,看着偶有草丛中的小虫飞过。最喜爱的那阵阵藕花的香气,恰是从水亭外藕叶最多的地方丝丝传来。
注释
放鹤洲:嘉兴鸳鸯湖畔的一个小洲,相传唐代裴休曾放鹤于此。南宋时朱敦儒在此置园亭。朱彝尊的伯父朱茂时曾建别墅于上。
青桐:即梧桐。
垂乳:梧桐子下垂如乳状。
金风:秋风。
豆花雨:俗称八月的雨为豆花雨。
剪灯:剪去余烬的灯芯,使灯更亮。
坐
简析
词的上片描写了秋风中轻拂的梧桐树叶,叶上的珠露随风坠下;下片写夜半灯前,轻声细语,间或传来清新的藕花气息。整首词清新可人,言语恬淡,表达了词人对其故乡放鹤洲早秋风光的赞美,饱含对故乡的热爱之情,情韵无限。
赏析
词的上片一开始便是对景物的描写:“青桐垂乳,容易凝珠露。”茂密梧桐树上叶叶垂下,而点点珠露就凝结于叶上。那盈盈欲坠,轻灵可爱之态跃然纸上。“一缕金风飘落,添几点、豆花雨。”一缕细细的秋风飘然而来,使得梧桐叶上的珠露纷纷落下,那样的情景,就像是下了几点豆花雨一般。
下片写到:“帘户剪灯语,草虫飞不去。”窗前帘畔,剪灯夜语,看着偶有草丛中小虫飞过,此情此景,实是静谧难言。“ 坐爱水亭香气,是藕叶、最多处。”而作者所最钟爱的那阵阵藕花的香气,恰是从水亭外藕叶最多的地方丝丝传来。
该词纯是作者对自己所见景物的描写,然其用词无不清新可人,言语恬淡,饱含自己对故乡
朱彝尊
朱彝尊(1629~1709),清代诗人、词人、学者、藏书家。字锡鬯,号竹垞,又号驱芳,晚号小长芦钓鱼师,又号金风亭长。汉族,秀水(今浙江嘉兴市)人。康熙十八年(1679)举博学鸿词科,除检讨。二十二年(1683)入直南书房。曾参加纂修《明史》。博通经史,诗与王士祯称南北两大宗。作词风格清丽,为浙西词派的创始者,与陈维崧并称朱陈。精于金石文史,购藏古籍图书不遗余力,为清初著名藏书家之一。 305篇诗文 113条名句
复儿子书
张之洞〔清代〕
儿自去国至今,为时不过四月,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?是甚可怪!汝此去,为求学也。求学宜先刻苦,又不必交友酬应。千金之资,亦足用一年而有余,何四月未满即已告罄?汝如此浪费,必非饮食之豪,起居之阔,必另有所销耗。吾儿恃有汝父庇荫,然亦当稍知稼穑之艰难,尽其求学之本分。非然者,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。今汝若此,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!用钱事小,而因之息弃学业,损耗精力,虚度光阴,则固甚大也。余前曾致函戒汝,须努力用功,何竟忘之?光阴可贵,求学不易,此中甘苦,应自知之,毋负老人训也。
都门秋思四首·其四
黄景仁〔清代〕
侧身人海叹栖迟,浪说文章擅色丝。
倦客马卿谁买赋,诸生何武漫称诗。
一梳霜冷慈亲发,半甑尘凝病妇炊。
寄语绕枝乌鹊道,天寒休傍最高枝。